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eft
教育基地
大师风采

吴征镒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27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吴征镒 院士

 

吴征镒(1916-2013),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从事植物科学研究七十余载,为中国植物学的创新、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大学期间,吴征镒坚持“读书效国”、“科学救国”的理念,圆满完成了四年学业。1937年毕业后留任助教,即拿第一个月的薪水自费参加了“滇西北考察团”,考察进行1个月后,因北平沦陷而被迫解散,吴征镒辗转回到扬州,没多久即接到李继侗催赴长沙的电报。自此开始了联大八年的生活。

19381月,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回时局所迫决定南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11名教师带队的“湘黔滇步行团”由长沙步行到昆明,共行69天,行程1663.6公里。吴征镒写下长征日记。吴征镒开始结识了闻一多、曾昭抡诸师。在思想上深受闻一多和李继侗的影响,更加报定了“科学救国”的信念。

1938-1946年,吴征镒任西南联合大学助教、讲师。自此与云南这个植物王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积极参加读书会,思想逐渐进步。1945年,经闻一多、吴晗介绍,加入民主同盟。1946年,在白色恐怖时期经殷汝棠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征镒决心从弄清云南植物种类入手,进而弄清全国植物种类的设想。他立下宏图大愿,即立足云南,放眼全国,研究植物的时空发展规律和中国植物区系发生发展变化规律。

1947年,吴征镒复员回京任清华大学讲师。1949年,吴征镒调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任院机关党支部书记,任静生生物调查委员会副主任,进行学科院系重组工作。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负责热带植物资源考察等工作。1955年,当选学部委员。

1958年,吴征镒请调昆明植物所,举家迁到云南,扎根边疆,潜心植物学研究,完成他的宏图大愿。他要做出一些成绩,方能不负学部委员的头衔。

吴征镒被誉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他研究了中国植物的一些大科、难科和关键类群。他发现和命名的植物有943341766种,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他提出了被子植物“多系-多期-多域”发生的观点,并在世界植物区系的背景上,提出了我国350多科3300多属3万多种植物的地理区域的划分;他和胡先、秦仁昌等为代表的三代中国植物学家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国外学者命名的历史。为中国植物学工作者在国际学术界站稳脚根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对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的贡献

吴征镒主编完成的《中国植物志》80126分册(1959-2004)包括301340731180种,是目前世界上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最多的一部。参加编研的植物学家300余人。三代植物学家集体工作的结晶,初步摸清中国植物家底。获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与 Peter H. Raven 院士共同主编了 “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从而加深了国际植物学界对中国植物多样性的认识。FOC的出版极大的提高了中国植物学在国际上的地位。

早在1940-1950年,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了3万余张模式标本卡片的整理工作。为《中国植物志》的编写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吴征镒1959年起任编委,自1987年任主编后,完成了全书80126册中5482册的任务,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他主动承担了一些大科、难科的编写任务。作为主编,亲力亲为,细致审阅每一篇稿件。亲自执笔完成了《中国植物志》第一卷的编写。

1975-1976年,带队两赴西藏考察,每次考察均在三个月以上,回到昆明后,一口牙齿都松动了。在青岛疗养期间,完成了西藏植物名录的整理工作,撰写“西藏植物区系的分区”。1986年,他主编的《西藏植物志》(共五卷)全部出版,记载了西藏植物20811295246种,论述了西藏种子植物区系的起源、发展和分区。“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生物、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吴征镒以任务带学科,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云南植物志,弃门户之见,团结共事,主动承担大科、难科的编写任务。主编的《云南植物志》(1977-2006),历时33年,是我国最大的地方植物志。全书共21卷,2452万字,4263幅图版,记载云南高等植物4333008162011701亚变种。获2001年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

2007年,九十一岁高龄,担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主编,兼任《植物分典》主编。十年磨一剑,在参编者共同努力下,2017年《植物分典》(四册)出版完成。以此告慰吴老。因年事已高,家人反对他再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他说“我不做,谁来做?”毅然接下这份重任。撰写了“学古文识古字与编《大典》”的文章,要求参加编典的人员要学点国学和历史,要能读懂古文,了解古籍中有关生物记载的内容。主持编写“《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暂定引用书目”,涉及古籍文献数千种,编典查询古籍有了大致范围。解读《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对其中各部所涉植物做了科属学名考订,为编典做出示范。

二、对植物区系地理学的贡献

他科学地划分了中国植物属和科的分布区类型并阐明了其历史来源,形成了独创性的区系地理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从而创立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为构建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奠定了基础。

    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完成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为资源保护和国土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主编完成的《中国植被》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提出了东亚植物区作为一个独立植物区的新观点,修改了世界陆地植物分区系统。这是东方人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东亚、放眼世界,提出的创新观点。

三、对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贡献

他为了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植物资源,身体力行,不畏艰辛,从“橡胶宜林地考察”、“热带资源调查”至“青藏高原综合考察”,从茂密的热带雨林到高耸的青藏高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建国之初,他负责橡胶宜林地的考察,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解决了我国橡胶种植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使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紧缺得到缓解。“橡胶在北纬18-24?大面积种植技术”获1982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集体)。

1956年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1959年又向云南省提出在云南建立24年保护区的建议。1999年,他向中央领导提出“建立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议。

他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提出的建议,均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施行。全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前瞻性的部署。推动了我国植物资源的寻找、开发利用以及引种驯化等工作。

早在1945年完成《滇南本草图谱》(石印本),对我国传统中草药进行了学名的考订。七十年代在“牛棚”中,他仍不忘科学研究,对各地中草药小册子进行逐一的考订,对当时的中草药名物混乱进行了大量的校定,在没有自由的极端困难环境中完成《新华本草纲要》的初稿,为我国中草药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中草药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提出了根据植物分布区的形成寻找资源植物的学术思想。

四、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参与组织和领导了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生物学研究机构的组建,并直接领导了植物分类与植物地理学、生态与植物群落学、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的学科建设。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以任务带学科,以学科带人才的理念,先后培养了数十名植物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者,以及博士后、博士生20余人。

吴征镒一生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经历了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兴国”的历史变迁。他把宏图大愿与坚定信念融合起来,牢记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有“海纳百川  厚德载物”的气度。不忘科技战线上共产党员的职责,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的前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参观预约
■ 开放时间:工作日星期二至星期五9:00—11:00,15:00-17:00
■ 团体参观须提前3个工作日预约,凭身份证、介绍信等有效证件进行登记
■ 预约链接:点击链接进入预约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