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left
科学普及
科普文章

冬日里的温暖考察-景谷行(一)

文章来源:标本馆  |  发布时间:2014-03-19  |  作者:上官法智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年前的春城昆明比北方而言虽说还能算得上春意盎然,但无奈办公室不仅地处城郊,还坐落在小山顶上,寒风肆虐,且还没有取暖设备。在每天都得跟寒冷作斗争的季节,若有机会参与一趟真正温暖地区的考察又怎能错过呢!

  这是一趟针对景谷地区植物多样性的考察,主要是调查该县的珍稀濒危植物并采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标本。景谷县位于普洱市西北部,与临沧市毗邻。盛产各类矿产,据说还是云南省第一个产出石油的县。不过最令我们感兴趣的还是景谷丰富的生态资源。景谷县最低海拔仅有600m,最高海拔达2200m,以低海拔山地为主,水热资源十分丰富,保存有大面积思茅松林。该地区不仅能够种植橡胶等热带作物,在一些陡峭的河谷区域还能看到郁郁葱葱彰显热带风貌的山地雨林景观。

  我们此行4天,第一天从昆明出发,到景谷地界时已下午4点。途径景谷正兴镇时我们下车小转了一圈。虽说这时候已是12月,不过下车时我们完全感觉不到一丝寒意,车外温度有20度左右,十分舒适。小河弯弯曲曲随着山谷地形游走,河边的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正值开放季节,与黄昏的暖暖阳光相映成趣。

  不同于昆明的时令,这里的田间,各类蔬菜依旧鲜嫩欲滴,丝毫不受寒冬的影响。随时都能采摘各类新鲜蔬菜,当地居民是多有福气呀!想想所谓帝都魔窟的金领土豪们,花着不菲的钱才能享受那私人定制的绿色新鲜蔬菜,可是和这里最简单的生活一比就显得弱爆了!

  这片区域真正吸引我们的是河边上的一座石灰岩山,不同于贵州或者广西随处可见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石灰岩山只是偶有出现。由于石灰岩具有一定透水的特点,使得其像一个巨大的海绵,能够吞吐水分和养分,是许多附生植物的天堂。可惜此坐小山受人为影响比较严重,许多地段被砍伐后种植的竹林所代替,仅能从残留的树桩看到许多昔日大树的残影……

  林缘的各类“林窗”往往是许多藤本植物的天堂。这些藤本植物经常攀附于各种灌木、乔木之上,用它们的纤柔灵巧与那些具有挺拔身躯的树木争夺阳光。一旦进入林下,特别是树木盖度很高的林中,一般很难看见这些藤蔓的身影,原因涉及一个很简单的生态学原则:“生态位”,当大树的枝叶将高处的阳光全部揽走,老实地呆在树底下的这些藤蔓必定会被饿死。于是巧妙地利用自身优势攀附于各类大树身上才是他们能够生存的王道,也就是他们的生态位所在。

  山上乔木种类不算丰富,主要有白花羊蹄甲(Bauhinia acuminata)、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火绳树(Eriolaena spectabilis)、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等。林下植被就比较具有石山的代表性了,出现了不少有趣的兰花、蕨类等林下植物。比较值得称道是,当爬到半山腰,看见崖壁上足有好几平米的万代兰,十分壮观,给我不少惊喜。只可惜花期已过,只能臆想一下开花时的壮观而已!而不远处还有一颗很大的龙血树,足有7-8米高,颇有观赏价值,独立成景。著名中药“血竭”,就是从这货身上的汁液中提取的。可惜这正应了庄子《逍遥游》里的所喻,人皆知其有用,实乃它之祸也。目前,这一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植物,正因不断受到人为的挖掘、砍伐而资源日益枯竭。

  上山时已近黄昏,在山上没能逛多久便已近天黑,我们好好悻悻离开。第二天,我们出发去了距离县城比较近的威远、永平等比较近的乡镇。不过由于这些地区人为活动频繁,植被破坏比较严重,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基本都是桉树林和松林。因而我们的调查大多数时间是坐在车上看着一片又一片“绿色纯净”的人工林中度过的。偶尔发现几片不大的天然林,也常常是下车后没走几步便已走出林子……加上这本也不是植物花果繁茂的季节,这一日的旅程差一点就以郁郁不欢告终。

  不过还好,寒冬的这个季节,还有着一些来自国外的泊来客送来的慰问,她的名字虽然比不上它的同籍亲戚波斯菊或者紫茎泽兰那样文艺优雅,但是也带来了些惊喜,让人颇感欣慰。她的名字叫做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一个来自遥远美洲的入侵植物。按照我从来的习惯,长得好看的,我自然先文艺小清似的渲染一番,随后再按死理性派的方式按照科学原则进行无情批判,把她打回原形,期盼她滚回原籍!

  文艺篇:肿柄菊植株高大,花期较长,花大而美丽,且开花数量繁多。秉承她向日葵家族的特点,开花时花序能够随太阳的运动而转动,沿路构成一道道美丽壮观的花景。

  死理性派:从我们驶入海拔1500m以下区域,沿途公路两侧基本都被肿柄菊所占据。如果它是本土居民本无可厚非,可它是个外来客,按照生态学理论,它的到来势必侵占原先这些区域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使得那些本土植物减少,甚至有灭绝危险。前面提到的桉树也是同样道理。希望文艺范们给予重视,协力控制与减少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最大程度上降低其生态危害。

  这个季节还是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成熟的季节,余甘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橄榄,或者滇橄榄,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对于西南地区的人来说,这东西应该不会陌生,市场上也常能见着。但是长在树上的我想大多数生活在城里的人都没见过的。余甘子好看又好吃,它也是我们这次吃货考察团唯一在山上采集到的野果。

  野外考察的趣味在于随时会遇到各种新鲜有趣的事情,然而也时常会因为自己知识的贫乏而感到遗憾,特别是看见各类有趣的小昆虫和小动物时便只能抓狂了...  

 

  黄昏时,我们途径勐卧佛寺双塔,这是我们当日意想不到的惊喜!一是在于我们当日并没计划进去游览,只是旅程归途正好路过,天色已暗,顺道进去看一眼。而我们进去之时售票员已去吃饭,这为我们省下好几十块钱,同行的小伙伴们对此窃喜不已。二是没想到本没报以多大信心的一个小景点,居然也带给我们不小惊喜。

  该寺庙是云南南部典型的小乘佛教寺庙的式样,看得出寺庙还是蛮新的,也挺精致漂亮,不过这都不是重点,这里得以驰名的是其双塔:塔包树与树包塔,其中最老一棵树的树龄已有400余年。两棵树的树荫几乎盖满了近200平米的院落,庭院清静而又干净,是个不错的清修之地,特别是在12月份还能穿露肩僧袍,极为适合我这种怕冷之人,只恨我六根不净,否则当即就断发修行了!

  既然是与佛有关的树,当然不是随便哪种树都能担当的,必须得出自名门!熟悉佛家故事的人肯定很快便能找出这个佛塔的最佳拍档,菩提树!传说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就是在菩提树下入定49天最终得以顿悟成佛的。菩提树从此也成为了佛教的圣树,也自此得名。菩提,此词是梵文的音译,是智慧和顿悟的意思。因此可以略为简单的把该树叫做智慧树。

  菩提树Ficus religiosa属于桑科榕属,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植物,大家熟悉的独树成林就是榕属植物的杰作。这类植物中许多种类能长得十分高大,具有宽大肥厚的叶片,成年的大树轻松就能遮掩方圆几十至几百平方的范围,而使得树荫下的环境十分的舒爽怡人。

  临出门时,古老的寺门吸引了我。不同于前面崭新的庙堂,寺门有着古朴的雕塑,并且看得出有明显南北文化融合的建筑特点,时间在建筑的各个细节刻画出了明显的烙痕(可惜我完全不懂建筑,需要形容介绍各个建筑名词时就抓瞎了!)。 

  参观完勐卧佛寺,天已经全黑,饥肠辘辘的我们随即赶赴饭馆,开辟我们吃货考察队的新一战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