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所庆八十周年专题 > 征文欣赏
left
所庆八十周年专题
征文欣赏

刘幼堂年谱简编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8-10  |  作者:刘桂生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1897年3月23日 ( 清光绪23年,丁酉,2月21日) 生于云南昆明。本名“承祖”,字“绳武”,号“幼堂”。后废去“名”、“字”、“号”的区别,一律以“幼堂”二字为名。

  父名:刘书堂,秀才出身,云南经正书院贡生,以经营纸店“萃华轩”为生。

  母名:温寂园,佛教居士。

  1903—1908年,6至11岁,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1908—1910年,11至13岁,昆明第二小学毕业。

  1910—1914年,13至17岁,省立第一中学毕业,所学外语为法语。

  1914—1916年,17至19岁,在省教育会举办之外语补习班学习英语。

  1916—1920年,19至23岁,北平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系。在此期间,五四运动发生。刘幼堂在1951年写的《自传》中记述当时的思想状况:“陈独秀、鲁迅、胡适是影响我最重要的人物”。“《新青年》、《晨报副刊》、《解放与改造》是我最爱读的刊物。”“‘五四运动’相当于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我希望中国从此走上英、法、德等国富强的道路”,接着说,“我毕业后与同学七十多人组织了一个参观团,由学校领导,经朝鲜到日本参观了两个月,然后回到昆明。”另注:关于我父亲毕业时的情况,1946年夏天,我在上海初次见到姑母刘静贞时,她对我说:“你父亲毕业时学习成绩很好,学校准备留他和另一位同学在系里当助教,还送他们到美国留学。(这位同学,据说是杨武之,即杨振宁之父。)但是,这时你祖父在昆明已经病重,并在不久之后去世。这样,你父亲便不得不回昆明,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因为他是长子。”

  1920-1926年,23至29岁,回昆,在省立第一中学、省立第一师范、省立女子中学、省立成德中学等校任数学教师。

  1926-1930年,29至33岁,应滇军四十八师师长卢汉之邀,主编《民众日报》,宣传国民革命主张。

  1930-1939年,33至42岁,卢汉兼任省财政厅长,刘幼堂到财政厅任设计委员会委员兼稽查征收科科长。后转任省出口贸易管理处副主任。

  1939-1942年,42至45岁,任一平浪矿务局经理,一平浪制盐场经理,滇西企业局协理、总经理。经黄炎培推荐,出任中国职业教育社云南省分社主任委员。

  1942-1946年,45至49岁,任云南省企业局副经理、兴文银行常务董事,同时任劝业银行、矿业银行、益华银行、中国侨民银行、光裕银行、云信保险公司之董事。

  1947-1948年,50至51岁,任云南省政府建筑工程处主任,主持修建“抗战胜利纪念堂”之工作。

  1948-1949年,51至52岁,为稳定社会秩序,收容流散人员,省政府成立省模范救济院,被任命为院长。

  1949-1950年,52至53岁,任云南省银币铸造所主任,主持铸造云南半开银币,取代国民党中央货币,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参加卢汉将军所领导的云南起义。

  1950年,53岁

  1月,任昆明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

  4月,认购人民胜利公债13050份,受到全省表扬。

  8-12月,参加云贵两省北上参观团,到北京、东北等地参观访问。10月在北京参加国庆庆典,由朱德副主席接见。

  1951年,54岁

  1月,任云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

  2月,任云南省人民政府顾问

  1955年,58岁

  秋,接市人委通知,参加“昆明市茶花展览会”之筹备工作。展览会结束后,即由中国科学院分类研究所调往市建设局公园科任技术员。

  同年,省政协发表刘为委员,兼任财经组组长。

  附:刘幼堂自述关于瓦窑村花园的由来和经营状况

  昆明是一个适宜园艺事业的地方。我对于园艺有所爱好。我在瓦窑村买了农民的土地200多亩,自1939年起至1950年止,共做了12年。在解放后,捐献给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39年,日本飞机开始轰炸昆明。从这时起,我在龙泉镇瓦窑村开办了一个农场,一方面为的是盖房子自己居住。否则,住市内则天天要“跑警报”;另一方面,为的是以后渐渐把自己的精力、金钱和时间都集中到这一方面来。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的认识是:1)云南茶花,是世界希品,却无人发展它。2)昆明气候优良,适宜园艺作物栽培。用一句开玩笑的话来说,我是在做一种“贩卖气候”的生意。3)由于我多年从事的工作,都与云南工商及农林方面的资源有关,我深知我省农林上确有问题,我想自己来做实验,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我对于这些事情由衷地感到兴趣。我的兴趣与上面的几点认识结合起来,就诞生了这样一个农场。但想不到的问题来了。植物一年比一年多,开支一年比一年大,成了一种“骑虎难下”之势。但是,为了解决我心中挂念的那些问题,我仍然愿意坚持下去。抗战胜利后,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好机会”来了。美国驻昆明领事馆提出要租用我在昆明复兴新村八号的那一所楼房,第一期(1946-1947年)租得美元三千多元;第二期(1947-1948 年)租得伪法币一千八百万元;第三期(1948-1949 年)租得美元一千二百元。这些钱,我都用来购买农场所用的种子、花秧、果苗、药品、农具、书籍等等,现在都已经用完了。解放以后,农场已全部送交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