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COP15 > 媒体报道
left
COP15
媒体报道

【春城晚报】“生物多样性宣传周”采访团走进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0285种野生植物种子保存在昆明

文章来源:春城晚报  |  发布时间:2020-12-07  |  作者:杨质高,李悦春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12月3日,“万物生长 万物和谐——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集中采访在昆明启程。

  此次集中采访活动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COP 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宣传周期间活动精彩纷呈,中央驻滇新闻媒体、省内主流新闻媒体组成“生物多样性宣传周”采访团,将深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等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现场采访。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采访团参观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博物馆,了解了收集一粒种子后是如何处理、保存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宏伟介绍,十余年来,该所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对国家重要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截至2019年12月,该种质资源库共收集保存植物种子、植物离体材料、植物DNA、动物细胞系、微生物菌株等各类种质资源23546种,共248593份(株、条)。其中包括野生植物种子10285种,共82746份,占中国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35.2%。该种质资源库现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植物种子库。

  随后,采访团来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参观了珊瑚礁物种育种实验室、大型仪器中心。据悉,自建所以来,该所科研人员先后深入横断山脉、无量山、高黎贡山、青藏高原等开展系统的资源考察和区系分类研究,足迹几乎遍布云南的所有山脉和水系。1986年,昆明动物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细胞库;1992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保护生物学中心。进入21世纪,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在张亚平院士的带领下,形成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生物与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组建了一批前沿创新团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本报记者 杨质高 文 李悦春 摄

  《春城晚报》(2020年12月4日 A02版)

  来源:http://ccwb.yunnan.cn/html/2020-12/04/content_1381080.htm?div=-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