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内网 | KIB微博 | 网站地图│ 邮箱登录│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页
  •  │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发展规划
    • 研究所年报
    • 大事年表
  •  │ 
  • 机构设置
    • 科研部门
    • 管理部门
    • 支撑系统
    • 联合共建
  •  │ 
  • 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著
    • 专利
  •  │ 
  • 研究队伍
  •  │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概况
    • 学位培养
    • 毕业就业
    •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学子风采
    • 规章制度
    • 下载中心
    • 研究生会
    • 校友会
    • 友情链接
  •  │ 
  • 院地合作
  •  │ 
  • 国际交流
  •  │ 
  • 党群园地
  •  │ 
  • 创新文化
  •  │ 
  • 科学传播
    • 简介
    • 编辑推荐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植物图片
    • 科普视频
  •  │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公开
站内搜索
深切缅怀吴征镒院士
・全部新闻
・党和国家领导人慰问
・追忆悼念
・最新动态
・媒体报道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所发表竹类组学和分类学信息平台[03.15]
・多组学研究揭示竹类植物生活史转变和物种多样化的遗...[03.15]
・昆明植物所在苏铁属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研究中取...[03.15]
・昆明植物所重构核心十字花科原始核型并揭示伴随其快...[03.14]
・昆明植物所在吲哚生物碱集群式全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03.12]
・昆明植物所在石松生物碱新骨架的发现与合成研究中取...[03.12]
联合共建
·青藏高原研究所昆明部
·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丽江高山植物园
·云南省植物学会
·全国科学院联盟生物多样性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深切缅怀吴征镒院士 > 媒体报道
扬州时报:扬州籍院士植物学家吴征镒逝世
来源:     作者:     2013-06-21     浏览次数:

据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消息,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于6月20日去世,享年97岁。吴征镒院士曾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七十年,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著名学者。他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提出了北纬20°-40°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陆、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主编的200万字《中国植被》是植物学有关学科及农、林、牧业生产的一部重要科学资料组织领导了全国,特别是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并指出植物的有用物质的形成和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主编了若干全国性和地区性植物志。最近,提出了“东亚植物区”的概念,认为是一最古老的植物区还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论。今年4月份,在神龙架阳日镇武山湖发现的植物新属1个,证明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植物,被命名为“征镒麻”。

■吴征镒其人

荣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中科院资深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是扬州人。由他担任主编的《中国植物志》,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户口簿”,而他本人则被科学界称为中国的“植物电脑”。

吴征镒,1916年6月生,扬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兼研究员,世界杰出的植物分类学家之一。

1934年,吴征镒不顾父亲劝阻,毅然报考了清华大学生物系,从此,他把研究植物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吴征镒大学毕业时,清华大学内迁到云南,与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吴征镒早在清华大学时,就梦想着能探究这个植物王国。现在,他终于走进梦一般的云南,可以把自己融入这片绿色的土地中,在荒僻的乡村一住就是8年。

解放前夕,他受叶剑英的委派,作为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成员,参加接管北京高校、故宫和研究所的工作。1954年,调任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的吴征镒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但他始终无法割舍对植物王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于是在1958年,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举家南迁到云南,担任云南植物研究所所长。

吴征镒到了云南以后,把自己完全融人这片浓浓的绿色之中,足迹遍及云南的山山水水。他先后编著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35部植物学著作,发表论文80多篇。但在“文革”那段特殊的岁月,他也难逃劫难,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

“文革”结束后,吴征镒终于有机会重新进行科学研究。当时他已是花甲之年,但仍不顾家人的劝阻,两次进藏,多次爬上海拔5400米以上的高山,进行科学考察,采集了大量的高山植物标本。

吴征镒,像明亮的星、炽热的炭,放射着光辉,散发着热量……

■植物伟人吴征镒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植物伟人一路留给中国乃至世界植物分类学研究领域的财富吧:

他摸清了中国植物的家底,参与组织领导《中国植物志》的编纂,为中国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户口本。在这部历时45年完成的植物学巨著中,他担任了17年的主编,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研究所、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全套著作2/3以上的编研任务。尤其是第一卷要概括已出版的前79卷成就,最难写,是他亲自承担。此外他还主编完成了《西藏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

他全面而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种子植物的组成和来龙去脉问题,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等创新观点。他对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及其历史来源的论述,是植物学、生态学领域的经典篇目。

他为我国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参加和领导了海南和云南的橡胶宜林地考察,又参加了西南特别是云南的生物资源调查,他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发起了建立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倡议,又向国家建议建设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对具体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也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具体意见。

他创新性地提出了被子植物的八纲新系统和植物区系的多期、多系、多域的起源理论。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知识的真正学者。”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新闻链接

扬中走出

最高科技奖得主

2008年1月8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万众瞩目的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颁给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这个从扬州吴道台府走出的中国植物“活词典”。

吴征镒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百年间吴家以“两进士,四人杰”而被传颂一时。他成长于扬州北河下的吴道台大宅院。小时候的吴征镒常一个人在家宅花园——芜园里玩。稍长,吴征镒喜爱去府里的藏书楼“测海楼”读书,尤其喜爱那里所藏丰富的植物类图书,而他最爱读的书是《植物名实图考》和《日本植物图鉴》。读书闲暇,他便拿上那本《植物名实图考》,对着图谱去芜园里认识那些以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看图识字”般在芜园中认识了几十种树木花草,积累了上百份标本。“芜园”成为吴征镒与植物结缘的关键。吴征镒曾风趣地说:“我选植物学作为专业,我家的后花园‘芜园’应该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当吴征镒以同等学力跳级考入扬州中学高中后,遇到了一位教植物的唐耀老师。唐老师不仅讲课认真,而且也很重视课外活动,所以再次激发了吴征镒对植物学的兴趣。

1937年7月,年仅17岁的吴征镒以第13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师从吴韫珍教授。

随后,吴征镒开始了几十年同植物打交道的历史。2008年,这位一生与草木打交道的科学家,凭借他对我国和世界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在92岁高龄之际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来源:http://www.yznews.com.cn/yzsbs/html/2013-06/21/content_457885.ht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