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内网 | KIB微博 | 网站地图│ 邮箱登录│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页
  •  │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发展规划
    • 研究所年报
    • 大事年表
  •  │ 
  • 机构设置
    • 科研部门
    • 管理部门
    • 支撑系统
    • 联合共建
  •  │ 
  • 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著
    • 专利
  •  │ 
  • 研究队伍
  •  │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概况
    • 学位培养
    • 毕业就业
    •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学子风采
    • 规章制度
    • 下载中心
    • 研究生会
    • 校友会
    • 友情链接
  •  │ 
  • 院地合作
  •  │ 
  • 国际交流
  •  │ 
  • 党群园地
  •  │ 
  • 创新文化
  •  │ 
  • 科学传播
    • 简介
    • 编辑推荐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植物图片
    • 科普视频
  •  │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公开
站内搜索
吴征镒百年诞辰
・活动介绍
・纪念文章
・吴征镒图片展
・传媒报道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所发表竹类组学和分类学信息平台[03.15]
・多组学研究揭示竹类植物生活史转变和物种多样化的遗...[03.15]
・昆明植物所在苏铁属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研究中取...[03.15]
・昆明植物所重构核心十字花科原始核型并揭示伴随其快...[03.14]
・昆明植物所在吲哚生物碱集群式全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03.12]
・昆明植物所在石松生物碱新骨架的发现与合成研究中取...[03.12]
联合共建
·青藏高原研究所昆明部
·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丽江高山植物园
·云南省植物学会
·全国科学院联盟生物多样性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吴征镒百年诞辰 > 活动介绍
吴征镒先生生平
来源:     作者:     2016-07-12     浏览次数:

  1916年6月13日吴征镒先生出生于江西九江。祖父吴筠孙是光绪年间传胪(二甲第一名),官至浔阳道台。父亲吴启贤任过北洋政府农商部主事和江苏省议员。 

  吴征镒8岁入家塾,13岁考入江都县中,15岁跳考进入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33年(17岁)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37年7月毕业后留任清华大学生物系助教。 

  “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华北危局频现。吴征镒参加西南联大从长沙南迁昆明的“湘黔滇步行团”,历时68天,步行1663公里到达昆明,从此,在昆明开始了八年抗战国运艰难的蹉跎岁月。 

  1938年,在李继侗、张景钺带领下,赴大理苍山、鸡足山、丽江玉龙山和滇西瑞丽考察,目睹热带、亚热带植物及群落的丰富多彩,《瑞丽地区植被的初步研究(附植物采集名录)》,这是他的第一篇论文。 

  1940年,考取北大生物系研究生,师从张景钺教授。 

  1942年,吴韫珍教授在昆明病逝,他毅然放弃研究生学业,担当起植物分类学教学任务,并着手整理吴韫珍从国外收集中国植物模式标本名录和秦仁昌从国外拍摄的模式标本照片,持续十载,制作卡片三万余张植物卡片。这批宝贵的卡片后来成为编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中国植物志》的重要参考。 

  1943年,吴征镒等整理明代兰茂《滇南本草》,编著完成《滇南本草图谱》第一集。该书是现代中国植物考据学的滥觞之作。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他随解放军入城,任军管会高教处副处长,参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接受工作。12月,奉调中国科学院,任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兼机关支部书记。中科院成立静生生物调查所整理委员会,钱崇澍任主任,吴征镒任副主任。他做了一个月摸底工作,弄清情况,说服各方,化解“门户之见”,正式成立植物分类研究所。钱崇澍任所长,吴征镒任副所长。这是建院后接收合并的首项成功之例。 

  1950-1956年间,在竺可桢副院长领导下,吴征镒参与领导全国大区资源综合考察,主要是橡胶宜林地考察、中苏热带生物资源考察、华南林业考察及华南热带生物资源考察、华东农业考察等,足迹遍及粤、琼、桂、黔、滇等地区。会同马溶之、李庆奎、罗宗洛等专家考察橡胶宜林地,提出改进橡胶种植技术的建议,使得橡胶种植业得以稳步发展。 

  1958年,年逾不惑,吴征镒呈报中科院领导请调云南昆明,得到领导首肯,举家迁往昆明,任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这是吴征镒一生中的最大转折点。 

  1958年,他从编撰《云南植物名录》起步,主持编纂《云南植物志》;承担《中国植物志》唇形科科的编研。 

  1959年《中国植物志》启动。他任编委,1973年任副主编,1987年任主编。在主编任上17年,《中国植物志》共出版54卷82册,约占全志的2/3。至2004年,《中国植物志》80卷126册全部出版。《中国植物志》是三代植物学家的集体结晶,是开启中国植物资源宝库的一把钥匙。吴征镒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做出了特殊贡献。 

  1988年,吴征镒担任中美合作编著的《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即《Flora of China》)中方主编。2013年《Flora of China》25卷全部出版,这标志着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 

  1964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科学讨论会上,吴征镒宣读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一文,标志着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全面、系统研究的开端。 

  1975-1998年间,吴征镒两次进藏考察,两次进入新疆考察。他再进东北、内蒙,上大兴安岭、长白山和千山,又再入粤海、梵净山、张家界、天平山、神农架、灌县卧龙、九寨沟、黄龙寺、武夷山、天目山、千岛湖等地考察。后到台湾,从台北、台中到台南直至最南端海岸,1998年结束国内的植物考察。 

  1979-1996年间,吴征镒到了除非洲大陆以外的各大洲诸国并不只一次的考察、访问或交流讲学,连续参加三届世界植物学大会,扩充了他的学识眼界,也让各国科学家对我国植物学研究有所了解。 

  1983年,吴征镒被选为美国植物学会外籍终身会员,1985年,被瑞典皇家植物地理学会选为名誉会员,1987年选为前苏联植物学会通讯会员,1997年被选为世界自然保护协会理事(ISCN),2001年为国际植物分类学会会员。 

  耄耋之年,吴征镒与弟子合作完成《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2003)、《中国植物志(总论)》(2004)、《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与演化》(2006)、《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2010)四本专著,标志着吴征镒及其弟子集体的自主创新成果。 

  1998年,吴征镒提出新的被子植物“八纲系统”,2002年提出被子植物“多期-多系-多域”起源理论。创立了东方人在自己研究基础上,立足东亚,放眼世界提出的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新理论。标志着吴征镒植物区系思想体系的完善和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形成。 

  1999年,吴征镒获得“COSMOS”国际奖。同年,在国家面临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受到胁迫的新挑战时,他呈书朱镕基总理,提出建立“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议。2009年,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通过国家验收。吴征镒高屋建瓴,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做出前瞻性、战略性贡献。 

  2007年,吴征镒担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主编,他提出考订古籍生物学名,为《中华大典·生物学典》贯通古今,连接中外构建起桥梁。 

  吴征镒在个人的志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中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他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他扎根边疆,淡泊名利,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远见卓识,为我国植物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吴征镒先生从事植物科学研究七十余年,为中国植物科学事业的创新发展和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做出杰出贡献。我们要以吴征镒先生为榜样,继续完成他未竟的植物研究事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新贡献。 

    

                            2016年7月12日  于昆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