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人民网】野生菌香飘云岭大地 专家呼吁开发与保护并举

文章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时间:2018-07-11  |  作者:徐前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云南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热闹非凡。摄影:徐前 

  每年六月份云南开始进入雨季,藏在云南大山里的珍稀野生菌也开始陆陆续续上市,在云南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木水花野生菌市场,旺季时节每天的野生菌交易量超过500吨,这是大自然对云南的珍贵馈赠,这是属于云南人的一场饕餮盛宴。

  野生菌香满云岭 

  据了解,云南野生菌物种多样,境内分布蕴藏有大型真菌124科599属2753种,约占全国56.9%,居全国之冠,其中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开发价值的有160多种。

  云南省有近1000种野生食用菌,129个县均分布有野生菌,在云南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菌超过250多种,名贵的约100种左右,大宗交易的有50多种,产值约200多亿元,涉业人数约300多万,其中量最大的牛肝菌占48%。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总经理黄克良介绍,自2005年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建成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市场已占据全省野生菌食用交易量的70%左右,2017年交易野生菌3.8万吨,交易额达70.8亿元。这样的数据足以让云南傲立全国野生菌市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会长刘培贵介绍,云南的野生菌实际上是四季产出,并且生物量大、品质好。“云南立体气候、立体植被类型和共生树种,为野生菌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春季以低温性的羊肚菌、香菇、冬虫夏草等为主;夏季以中温型的为主,初夏至秋初时,常见的如松茸、牛肝菌、松乳菇、奶浆菌、大红菌、鸡油菌、虎掌菌等,盛夏如鸡枞菌、多汁乳菇、灵芝等;冬季从农历立冬日开始正是多种块菌(松露)成熟采集季节,成熟期一直延续至第二年的3、4月份,刘培贵如数家珍。

 

云南野生菌上市。摄影:金志超 

  保护与利用亟待平衡 

  野生菌虽然是一类可持续再生的资源,但不科学采集和管护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野生菌持续利用。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在读博士、副教授李树红表示,云南野生菌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问题,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以松露为例,云南野生松露采收始于1989年,在此之前不被人们所认识,采集数量少,价格低廉。随着国外市场的拉动,人们对松露的认识不断增加,云南松露价格一路走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人们开始对松露进行滥挖、早采、过度采挖等盲目、粗放的采收,导致松露有效物质积累不充分,从而影响松露自身香味及品质,使人们口中的“黑钻石”卖出了豆腐价。

  对此,李树红表示,首先要加大野生菌基本常识的科普宣传,让采菌的老百姓、收购商、消费者了解野生菌的生长规律,从而实现科学采收和消费。

  “不同种类的野生菌,他们的采收标准、分级标准、加工标准的缺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建议制定地方标准,为野生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李树红表示,目前还缺乏一部地方性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约束粗放掠夺式破坏采集行为,缺乏对生长野生菌森林的必要管护,需要明确投资收益权和管护措施。

  李树红建议积极开展野生菌的资源收集和评价,对菌根型食用菌通过菌根培育方法,建立和扩大新产区;对腐生型食用菌通过驯化栽培方法,增加市场供给量,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和过度开发。

  实际上,云南省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尝试对多种珍稀野生菌进行人工栽培。目前,已经实现对松露的半人工栽培,羊肚菌一些腐生种类(如“六妹”“七妹”和“梯棱”等)和暗黑网柄牛肝菌的人工栽培。

 

赵琪博士在羊肚菌出菇现场观察

  野生菌人工栽培任重道远 

  在云南,从事食用菌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专职研究队伍规模在逐渐壮大,在野生菌系统分类、资源保护、人工促繁、菌种合成及“农法”栽培和工厂化栽培等方面成果丰硕。

  在云南省广布的野生菌,80%以上的类群都是与森林建群树种(如松科、壳斗科、榛科、胡桃科等)共生的菌根真菌类群,常见的如块菌(松露)、松茸、牛肝菌、乳菇菌(奶浆菌)类、红菇类、干巴菌、虎掌菌等等。它们彼此依靠,互利互惠、相得益彰,在保障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防止水土流失起到极大作用。但这样共生的菌根型真菌,目前的人工栽培还未有实质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琪博士介绍,松茸和干巴菌就是常见的共生型珍稀野生菌,属于菌根菌,它们不能像栽培传统腐生菌,如木耳和香菇那样进行人工栽培!

  菌根菌在纯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非常缓慢、没有宿主植物共生不能形成子实体。“现阶段,我们对其子实体形成机制缺乏了解,对其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还未研究清楚,因此通过传统腐生菌的栽培模式和手段,还栽培不出松茸和干巴菌等菌根菌的子实体!” 赵琪说。

  但目前可以通过适当人工干扰菌根菌的自然生长环境,如增大空气和土壤湿度,保护生长环境等人工干扰措施来增加松茸的产量;通过疏林、挖沟等人工干扰措施来增加干巴菌的产量。

  赵琪介绍,云南的科学家们通过“采取设置栅栏、封山育菌、调整覆盖物厚度、林分郁闭度”以及在干巴菌生长季节建立管护棚进行看护等人工管护措施后,干巴菌的产量和效益明显增长,“产量最高增加了1倍多。”

  鸡枞也是云南人民非常喜欢的野生食用菌,同时也是很受非洲和东南亚产区群众喜爱的食用菌。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通俗讲,鸡枞是由白蚁培养的美味食用菌。由于共生关系非常复杂,所以人工栽培鸡枞的技术尚未成功,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教授李荣春团队研究鸡枞菌近20年,但在人工栽培方面没有突破。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人工栽培的‘黑皮鸡枞’,‘××鸡枞’都不是真正的鸡枞。”李荣春介绍,但世界著名四大食用菌之一的羊肚菌的一些腐生种类(如“六妹”“七妹”和“梯棱”等)已实现人工栽培。

  “羊肚菌在迪庆香格里拉实现了100亩连片反季节成功栽培,6月26日进入采菇季节,预计可采到8月份。”李荣春介绍,2017-2018年度云南省羊肚菌取得了50亩连片平均亩产超300公斤,一个县内1000亩的平均亩产超150公斤的高产栽培成果。

  目前,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约7万亩,四川、云南是人工栽培羊肚菌的主要省份。云南省近3年来羊肚菌栽培发展迅速,2017至2018年度全省栽培面积超过1万亩的规模,以怒江、迪庆、丽江、大理、楚雄为主要栽培地区。羊肚菌栽培已成为一些县区脱贫攻坚的手段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野生菌是大自然恩赐云南珍贵的“礼物”,只有发展与保护并重,把野生菌资源保护和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野生菌才能真正的香飘云岭大地。“我们特别期待《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条例》进入的正式立法程序,尽快颁布实施;也特别渴望《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地方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刘培贵说。

  (人民网 2018年7月11日)

  来源:http://yn.people.com.cn/n2/2018/0711/c378439-31802611.html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