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周浙昆承担的973项目“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专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08-02-25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近日,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973项目,项目编号2003CB415100)项目第二课题组(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多样性格局与变化规律(课题编号:2003CB415102)专题汇报会议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本课题组所属专题组的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课题特邀了本项目首席科学家何大明教授、本项目第一课题组组长吴绍洪教授、第三课题组组长彭华教授、第四课题组董世魁博士等专家参加了会议并对课题及各个专题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对专题的进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昆明植物所的周浙昆研究员就其所承担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专题进行了报告。首先进行了工作报告,然后围绕项目的科学进展,从高山栎的生物学研究与生态学、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等内容进行了报告。专题组的陈绍田博士就角蒿属植物的分布与地质变迁关系进行了报告。

西南林学院的杨宇明教授所承担的专题内容为生态系统多样格局与变化规律。该专题研究从纵向岭谷区的自然保护区出发,以森林和湿地为重点,对6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研究,同时针对怒江、澜沧江激流型鱼类与喜马拉雅山抬升的关系;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等内容开展了研究。

云南大学符云新研究员课题组的柳树群博士所承担的专题也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该专题以滇金丝猴为案例,从群体遗传多样性方面开展研究,并找出变化的驱动因子,建立驱动因子与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进化过程的相互关系。该研究将以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支持项目的工作。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曹敏研究员所承担的专题是:主要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类型与区域生态安全。该专题从森林的演替途径和规律、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热值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评估体系。林露相博士就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的作用及其生态系统评价进行了专题报告,报告提出了功能类群、异质性成分等新概念。

大连民族大学李政海教授就生态系统演替途径及规律进行了专题报告。该专题对纵向岭谷区人口密度分布规律、土地利用的格局及土地利用时空分布规律、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纵向岭谷区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纵向岭谷区生态安全的阈值。

中国环境科学院高吉喜研究员专题组的于勇博士就区域生态系统安全指标体系,生态系统安全及其阈值进行了报告,该专题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结合,得到生态系统安全的基本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状态、压力和响应的评价模型,对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开展了区域的总体评价。

云南大学欧晓昆专题组的研究内容是生态系统多样性格局与变化规律。专题从纵向岭谷区的主体部分云南省、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就生态系统分布的格局以及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彭明春博士就云南植被图的完成情况,分别从1970年代至2000年代的变化及其规律进行了报告;张志明博士也从生态系统变化的社会经济联系规律方面报告了其使用的研究手段和研究结果。

汇报会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既有完整的专题进展报告,又有专题的学术报告。专家点评也起到了画龙点睛,及时到位的效果。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在人才培养、发表论文和专著等方面本课题已经很好地完成了项目的任务。

会议由何大明首席做了总结发言。何大明教授指出,本课题的深度和难度较大,目前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下步的工作更为重要,各个专题需要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围绕课题目标,梳理出思路,将课题集成并形成整体,为项目的总目标服务。
    
(内容转自: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网站,http://www.lancang-mekong.org/html/2008/01/20080122084740-1.htm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